世界名曲在台灣

劉美蓮
歡迎免費引用,但請標示原作者姓名(研究30年,很辛苦喔!)

     世界名曲進入台灣的記錄,可追溯到馬偕博士傳教的年代,不過,由於數量很少,且為宗教性歌詞,對社會尚未產生影響,台灣就由日本人管轄五十年,才剛萌芽的「台語漢文西曲」,就胎死腹中了。
     在大陸,由大才子李叔同點燃的「旅愁---送別」,雖非中文世界名曲的起點,卻創造了真善美經典傑作,也讓後繼者難以超越,數十年後歷經反右、文革等歷史浩劫的文化斷層,客觀評比翻譯填詞的華文世界名曲,戰後台灣的水準確實超越大陸,這可從大陸出版的「歌曲集」大量使用台灣蕭而化、周學普、游彌堅、王毓騵的作品,就可窺見一斑(雖然許多未標示姓名)。
     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日本國策強力推動維新教育,以西洋文化為師,音樂方面特別重視西洋名曲的譯介,許多知識份子都會用日語歌唱德、英、法、義的民謠,直至二十世紀,日本遊歐的旅行團,每到一處,泰半都能用日語演唱一首該國民謠,讓歐洲人相當自負於他們的文化影響力。
     台灣光復後,台北市長(任期 1946.3.1-1950.2.5)游彌堅先生,運用他兼任「台灣省教育會」理事長的強壯資源,經營教育大業,這是日本人留下的公法人組織,掌控全台教育體系,原名「台灣教育會」,擁有許多房產與土地資源,後淪為國民黨掌控教育界的黑手,現已較為沒落,不似水利會因農地變建地而變成大金主。
     歷經 228 風雨,兩面不是人而被逼卸任的「半山仔市長」游彌堅,深切體認到「中、台文化差異」,致力教育紮根工作,創辦國語日報和東方出版社,在學校音樂課不能再唱日語歌曲,也不能唱方言民歌,師生無歌可唱的窘境中,於 1951 年暑假,以大學教授級的高薪,聘請呂泉生到台灣省教育會上班,籌備主編音樂教材。編教材首先要有歌曲,游彌堅拿出美國的 One hundred and One Best Songs,要呂泉生參考日文譯本,主持「舶來歌曲」的中文翻譯編訂事宜。
     游彌堅也邀請師範學院(現今台灣師大)蕭而化教授參與大業,再由蕭邀請台灣大學外文系的周學普教授與張易、劉廷芳等教授,呂泉生又邀靜修女中同事王毓騵老師,眾人同步進行翻譯與填詞的工作。這些人除了游彌堅是「娶大陸妻的半山仔」,都是大陸來台又懂日文的外省人,因為剛光復的台灣本省人,沒幾人會說北京話。其中只有蕭而化、呂泉生、是日本音樂學校畢業的專業人士,翻譯後「詞曲嵌合」的工作及聲韻修飾,蕭、呂負總責,也是這樁歷史大工程最重要的靈魂人物。
     1952 年 3 月,中文版「101 世界名歌集」由台灣省教育會出版,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事,一時洛陽紙貴,多次再版,中小學音樂老師人手一冊。茲詳列部份曲目,請大家回味音樂課是否唱過這些名曲。
<風鈴草><野玫瑰><羅蕾萊><小夜曲><啊!頓河><平安夜><思故鄉><憶舊遊><往事難忘><我的邦妮><請聽雲雀><與主接近><趕快工作><少年樂手><安妮羅利><羅莽湖邊><珍重再見><請聽雲雀><我的邦妮><散塔蘆淇亞><海上奇遇記><最後的玫瑰><康城賽馬歌><婚禮進行曲><肯達基老家鄉><我怎能離開你><當我行過麥堆><高山薔薇開處> <馬撒永眠黃泉下><依然在我心深處>
     「101 世界名歌集」還收印四首大陸已傳唱多年的歌曲,<夢>和<送別>清楚標示為李叔同大師填詞,<甜蜜的家庭>和<菩提樹>則因為政治因素,未標明譯填詞者姓名(想想匪諜風聲鶴厲的年代)。
     「101 世界名歌集」是沒有鋼琴伴奏、混聲四部合唱、15×21的曲集。十年後,有人引進日本編印附加鋼琴伴奏的獨唱版本,再增加一些曲子,編印 19×25 的「世界名歌 110 曲集」,在不注重著作權的年代,許多中文填詞教授的名字都不見了,造成後代使用人不便,讓研究者苦於追蹤查證,但這也顯示游彌堅、呂泉生是多麼尊重著作權法。
     也可以說游呂是:「延續日治時代就有的著作權法」(等同日本本國),樂譜皆標示作者姓名,更依日制行情支付高稿酬(郭芝苑言)。然因戰後中華民國幾近沒有著作權法,致使後來許多海盜版唱片、卡帶,泰半未標示作者姓名(甚至擅自竄改詞曲),讓國人誤以為這些都是無主歌謠。2000 年,還有音樂系教授出 CD,撰文介紹<野玫瑰>,寫了一堆德文版、英文版等故事,卻隻字未提中文填詞作者大名。事實上,過去初中、國中所用的國立編譯館音樂課本,四十年來都標示著「周學普譯詞」。
     游彌堅也要求教育會,同步在 1952 年 1 月推出「新選歌謠月刊」,接受國人創作歌曲投稿,仍由呂泉生主編。編審委員除蕭而化、周學普、王毓騵之外,還增加台大歷史系教授楊雲萍,師大音樂系教授戴粹倫、李金土、張錦鴻,靜修女中國文老師盧雲生(畫家)、還有曾任屏東女中校長、發明六線譜的留日音樂家李志傳,以及國語日報社長洪炎秋,與呂泉生一起在中廣電台(國民黨接收自日治時期的台北放送局)兼職的男中音林寬先生,每個月以手工繪製五線譜。
     月刊發行金額為:「零售每本新台幣二元,半年十一元,全年二十元。」,也隨興刊登簡短「音樂通訊」,有音樂會消息、音樂比賽得獎名單、樂界呼籲成立音樂院、追悼張福興、旅美男低音斯義桂訪台、中廣電台徵音樂主持人、口琴協會搬家、美國新聞處舉辦唱片欣賞會、留法音樂家許常惠返台等等新聞,呈現當年音樂史料。
     月刊發行登記資料為:「內政部核發登記證:內警台誌字第二二八號」,也就是「內政部警政署台灣雜誌登記字號」,當時的警政署形同調查局的「警備總部」,一份以歌譜為主的音樂刊物,要向警政署登記(後改為新聞局),則可見白色恐怕年代出版之不易,若非游彌堅的政商實力,呂泉生有再大的才華,恐怕成為「匪諜」的機率大增。學界研究「新選歌謠」之學者,只肯定呂泉生的貢獻,卻似乎不知游彌堅的運籌維幄,只看樂譜不看歷史,令人遺憾之餘,不禁要驚呼前述登記字號竟然是「228」,這是讓游彌堅退出政壇的煞星,也是游的子女謝絕政治、定居美國的宿命號碼。(筆者握有月刊 25 年,至 2008 年才發現又與 228 數目結緣,心也怦怦然)
     「新選歌謠」共發行 99 期,於 1960 年 4 月停刊,雖只有八年,卻是半世紀以來,台灣中小學音樂課本的唯一資料庫。日後雖有官方與或民間音樂刊物,卻都無法超越,懇請讀者、歌者一起感謝游彌堅的遠見。
     除了創作投稿,新選歌謠編審小組也翻譯世界名曲,較知名的有:<山村姑娘><蘇爾維琪之歌><山腰上的家><可愛的陽光><卡布里島><歸來吧蘇連多><靜夜星空><夢中佳人><聖誕老人><秋夜吟><阿伊達進行曲><西班牙姑娘><柯羅拉多之夜><山谷裡的燈火><阿里郎><桔梗花><茶花女飲酒歌><音樂頌>等。
     「台北音樂教育學會」有緣承繼前輩們的工作,擴充曲目翻譯填詞,初步成果在開放版教科書已頗受肯定。歡迎有心人士加入行列,讓舶來歌曲中文版更多元,除了「華語唱世界名曲」,亦可努力「台語唱世界名曲」、「客語唱世界名曲」,更可以「原住民語唱世界名曲」。
     至於每首歌曲的源頭與故事,筆者雖已努力蒐羅二十年,感謝外國人的研究,也感謝當今網路傳輸,卻仍難免以訛傳訛,一直等待更理想、更正確才要公開發表,但因網路上已有一堆資訊,有本人舊作被引用卻被埋名的,有張三高論,有李四道聽塗說…,故將會擇吉時野人獻曝、拋磚引玉,也希望高手承續研究,提供國人更完善的報導。希望本網站的引用者能事先連繫,並標示資料來源與作者姓名,以便提供更新更確實的資訊。(2008.2.18)


   
網站刊登之內文未經原作者同意,恕不授權開放讀者轉載、節錄或複製。 特別感謝曹俊彥老師為本站設計快樂的小精靈人物造型。若有任何建議,請與本會連絡,本會email : taipeimusic2005@gmail.com 建議使用 IE5.0 以上版本及最佳瀏覽解析度設定為 1024 * 768